第(1/3)页 花国的举人考试由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,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,地点在各省的贡院。 张礼礤排队检查的时候,远远的还看见了那个坐在正中间不让穿皮袄子的秦大人。 那秦大人果然威严的很,双目如鹰,巡视着场上的学子们。 他旁边的官员皆是最低举人出身,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,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、当知县的机会。 张礼礤一面羡慕地看着那威风凛凛的秦大人,一面又觉得这人如此的可恶。 要不是这个考官,想必自己还是有很大把握的,而现在…… 说什么都没用了,未曾进场先有怯意,如何对得起父母亲的一片期盼之心? 张礼礤正了正衣冠,不再看那位秦大人,低头检查起自己的考篮,拨开墨盒的下边,五个小东西便映入眼帘。 这东西就要看运气了,如果兵士觉得这东西不能带进去,他就只能对不起小五了。 科举考试考的是写文章,笔、墨、砚、镇纸、水注等,自然要准备充足。 当然,这些东西也不是随便抓过来一套就能带进考场的。 为了防止考生夹带作弊,花国对文具规格做出了规定,砚台不许过厚、水注必须为瓷质、毛笔的笔管必须镂空。 排到他的时候,果然这五个小东西被重点检查了。 但是兵士居然没说什么,用手仔细地摸了一遍,又认真的捏了捏,就放回篮子里了。 张礼礤还挺纳闷的,检查完他往前走的时候,想回头看一下其他人,就看见他身后的那个考生的考篮里也拿出了个熟悉的东西。 他磨磨蹭蹭有意慢慢的走,又瞟了一眼其他检查的队伍,发现五排队伍,有三人都是有这个东西的。 不过,他们也就一个两个的,这些兵士显然是见得多这样的东西了,也掌握了排查这个东西方法,很快便放下了。 张礼礤满头雾水,小五拿来的这个暖宝宝,人人都有? 乡试分三场,内容是八股文、试帖诗、表、判、论、策等等。 每场考试的时间长达三天,在这期间是不允许出考场的,每一场的最后一天会提前结束一个时辰,让考生在贡院的院子里散散步,但是…… 跟清瑶那个时代考三场能回家呆一天接着再考完全不一样,花国的学子们并不能出贡院,要实打实的蹲九天。 因此,携带—些生活起居用品到考场,是非常必要的。 常见的考场生活用品有卷布、油布门帘、号顶、蜡烛和烛台、枕头、面盆、衣竿、竹钉、锤子、水筒、小炉子等。 张礼已经考过一次了,科举还有一样东西,虽然不与写字直接相关,但也是每位考生必须携带的,那就是卷袋。 胸前挂一油布卷袋,卷袋正中在场外贴写好自己的名字,然后将考卷平放袋内,以防折叠与污损。 卷面印有座位的字号,有堂号,有东西考棚号,按照找得的座位,放好笔墨。 他熟门熟路的找到了自己座位,每个座位前边都站着一个兵士。 每个考生的小空间里也都会有一张可拆卸的大桌子,白天时就当作考试的桌子,晚上要睡觉时,直接将案板翻过来就变成了睡觉的地方了,就这样度过了九天才能够完成考试。 张礼礤的运气还好,分到了比较中心的位置,离两边都很远。 他松了一口气,很快,贡院大门关闭,举人考试正式开始…… 里边的人紧张,外边的人更紧张。 这样平安无事的过了三天,第二场考试的第二天黄昏,人们远远的望向天边,那里天空乌云密集,仿佛要压下来一般,一股冷空气传来…… “不好,要下雨了。” 陶山长皱着眉头脸色不善的看着远方,那乌云已经越滚越近。 “一场秋雨一场寒,这才第二场考试,拖一拖也无济于事啊!” 夫子们都聚集在了书院的房檐下,脸色都带着担忧。 “只盼望孩子们不要生病,答的好不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要是落下病根可如何是好。” “此话是正理,孩子们穿的单薄,若是真的感上风寒,怕是要吃一番苦头,这贡院的大门一旦关上,非考完可是不能打开啊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