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 感谢我的小姐妹们投的各种票票和提的建议,鞠躬-《穿越养家小农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这孩子还大老远的过来求学,难等可贵啊!

    齐先生想帮衬的心就强烈了些,清瑶告辞的时候,齐先生还拍了拍她的肩膀。

    清瑶……

    仔细回想了半点,也没想起是哪句话触动了齐先生的软肋。

    准备了一日,后日一早,清瑶便准备好了马车,在齐先生家的门前等候了。

    这几日齐先生的早餐都是清瑶送来的,今日更是换了新花样。

    名为水晶虾饺,皮薄暄软,虾肉馅鲜香嫩滑。

    齐先生的女儿吃的是一口接一口,这两日,齐先生感觉自己以前吃的早点完全比不得,他自己都回味无穷,别说小女儿了。

    怪不得王小公子放弃不了这门生意,就是他也愿意经常去光顾一下。

    他误以为清瑶家是开吃食铺子的。

    马车缓缓向文昌书院行驶过去。

    文昌书院建在半山腰,千级台阶拾级而上,马车止步,不论师生身份,俱要自己爬上去。

    怪不得要住校呢,这么高,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太废腿了……

    齐先生也不例外,他没空跟清瑶说话了,努力的往上爬。

    清瑶倒是十分闲适,别说她了,就是赵家村的老人随便来一个,爬这个除了腿疼点,也是轻轻松松大气不喘的,当覃锦元这个老师是假的吗?

    齐先生抽空回头看了一下清瑶,发现身后没有身影,他还想着上去等一等他,哪知道,好不容易气喘吁吁的爬到山顶上,就看见他正在对着山门看热闹。“你爬的这么快?”齐先生喘了好久才问出来这句话。

    “先生,我们家乡做惯了活的,爬个山容易的很,先生,这文昌书院太壮观了!真羡慕您在这个地方教书,太厉害了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不是拍马屁,是发自肺腑的。

    那文昌书院四个大字横在牌楼的最中央,

    下边有个小字,求学纵苦三伏三九,壮志以长行。

    左边上联:寒窗苦读无人问津,右边刻着:金榜题名天下皆知。

    齐先生指着那飞扬的文昌书院四个大字,“匾额是花国书法大家李席文提字而成,撰联人为盛京天骄书院监督王阅知大人。”

    清瑶做了个揖,“没想到学生还能如此三生有幸,见识了两位大人的墨宝。”

    齐先生笑了,领着清瑶进了二门,此时学子穿着白蓝的学院衣服擦身而过,大家都很有礼貌,齐先生穿深蓝色的衣冠,那是老师的装束,看见了便都上前行礼问安。

    清瑶非常舒适,这才是礼仪之国,跟她那时候的古代一样,尊师重道是刻在传承里的。

    齐先生领着清瑶往山长的住处走,一路上亭台相济、楼阁相望、山水相融……

    清瑶羡慕不已,以后她也要建一座这么美这么大的书院,引天下英才来求学向往。

    正想着,便到了目的地,文昌书院的山长是个胡子头发半百的老人。

    齐先生说了清瑶的来意,便上课去了。

    山长姓陶,面容慈祥,他看向清瑶,没有半分山长的架子,拍拍身前就喊清瑶过去坐。

    “坐着坐着,坐着说,不要拘谨。”

    陶山长转了一圈,从架子上拿了一本书下来,翻了翻,又放了回去,他似乎要在书架上面找一本书,但是上面的书太多了,找不到。

    清瑶三步两步上前去,“山长,您找书吗?要我帮忙吗?”

    “那就麻烦你了,我要找一本《花国五字集》,哎呀,现在书放的乱了,我记性也不如从前好了,便有些找不到了。”

    山长如邻家的爷爷一般絮絮叨叨,还自己嘲笑自己。

    清瑶默不作声,默默的一本翻过一本,这些书原本都是没有书皮的手抄书,看字体都是同一个人,怕都是这位山长自己抄写的。

    没读过这本书的人根本找不出来,恰巧,清瑶就是没读过这本书的。

    没读过……如何找?

    清瑶不知道这是这位山长在考验她还是真的找不到。

    不过她也有自己的小方法,她故意跟山长搭话。
    第(2/3)页